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历任领导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学生职业发展
学生就业
继续教育招生
信息公开
学校新闻
通知公告
学校章程
招标采购
人才招聘
教育教学
教学动态
师资队伍
课表查询
精品课程
自学考试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科研动态
合作交流
国内交流
对口支援
走进学院
学院动态
视频服务
校园热线
移动校园
下载中心
办事大厅
图书馆
教职工
学生
访客
当前位置:
首页
聚焦2024年全国两会
兵团榜样 | 付永强: 大漠边疆守初心
作者:
日期:2024-03-22 09:56:09
点击:
10
3月18日傍晚,昔日风沙肆虐的北沙窝如今树木环绕,付永强一家人站在哨所二楼瞭望台上,手握望远镜眺望远方。
冰雪消融,春意渐浓。今年是付永强和妻子刘桂枝在北沙窝哨所守边的第十二年,巡边、执勤……日复一日的工作早已和生活融为一体,与往年不同的是,他们的身边多了儿子付万里和儿媳麦青·活加。
“爸、妈,你们刚来的时候北沙窝是啥样子?”麦青·活加和付万里一同成为护边员不久,她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那时候风比现在大多了,刚来哨所的第一天晚上,哨所的门窗在大风中呼呼作响,我和你爸被吵得一夜没睡好。第二天,哨所门口堆满了沙子。一天巡逻下来,我们衣服口袋里能掏出大把沙子。”刘桂枝说。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付永强满脸笑容,望向远方,思绪万千。
如果说一开始主动请缨带着家人来到荒无人烟、处处戈壁沙丘的北沙窝,是因为兵团维稳戍边先进典型人物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付永强。现在,对他来说,身为兵团人,能够践行对党、对人民的承诺,则是心中更为坚定的信念。
2004年,付永强从河南省来到十师一八六团工作。此后8年时间里,他无数次听到马军武、付华、吐尔买买提·马提等护边员的戍边故事,“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的誓言深深扎根在他心里。
2012年,付永强带着家人来到北沙窝哨所。这里没水没电没路没有邻居,只有寂静的沙漠和庄严的界碑相伴,春季风沙肆虐,夏季蚊虫叮咬,秋季冷风侵袭,冬季大雪封路……付永强和妻子刘桂枝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每天巡逻,用忠诚守护着边境的祥和与安宁。
2012年9月,为改善北沙窝生态环境,一八六团组织人员在北沙窝哨所周边移栽树木、栽种树苗。从此,居住在这里的付永强夫妇担负起生态卫士职责,一边守边一边管护3万棵树木。
在北沙窝栽活一棵树很不容易,铺设几千米的水管、疏通频繁被风沙堵住的喷灌口,付永强夫妇精心管护每一棵树苗、每一株青草,从打井、铺管、浇水到修枝、施肥、打药,他们几乎每天都穿梭在树林间。
2013年4月的一个夜晚,在浇灌树木时,付永强发现一条喷灌主管道突然破裂,大水四处喷射。为了不浪费珍贵的水资源,他和妻子淌着冰冷的井水连夜抢修,历时4小时直至凌晨4点终于完成管道修复。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培育,北沙窝哨所如今已是绿树成荫,300亩林木有效阻断了沙漠的蔓延。
“把日子过好,才能安心留下来。”付永强说,把北沙窝哨所变成家,要想方设法改善生活条件。于是,夫妻俩在大棚里种蔬菜,在沙漠里种果树。如今的哨所,苹果树、海棠树、李子树成排成行,辣椒、西红柿、豆角、土豆等蔬菜实现了自给自足。
付永强还在哨所建起了牛圈、羊圈,养殖马、牛、羊和其他家禽,他告诉记者,销售牲畜加上工资,一年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
“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也回来加入了护边员队伍,我们屯垦戍边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了!”付永强说,护边员队伍需要年轻血液,他要把兵团精神代代传下去。
拉开付永强的抽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家庭”“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兵团优秀共产党员”……数不清的荣誉诉说着一段守边岁月。抚摸着这些荣誉证书和奖章,付万里和麦青·活加明白,老一辈的接力棒已传到他们手中。(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段若冰)
来
源:
兵团日报
编辑:金沙集团888881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