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历任领导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学生职业发展
学生就业
继续教育招生
信息公开
学校新闻
通知公告
学校章程
招标采购
人才招聘
教育教学
教学动态
师资队伍
课表查询
精品课程
自学考试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科研动态
合作交流
国内交流
对口支援
走进学院
学院动态
视频服务
校园热线
移动校园
下载中心
办事大厅
图书馆
教职工
学生
访客
当前位置:
首页
聚焦2024年全国两会
兵团榜样丨朱国利:像界碑一样扎根边境线
作者:
日期:2024-03-02 10:06:06
点击:
10
朱国利和妻子王利合影(胡杨网资料图)
2月24日天蒙蒙亮,朱国利起床喂完羊后,便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巡边工作。“每天的巡边工作看似简单枯燥,但是马虎不得。”朱国利告诉记者,当好护边员的关键,就是要时刻保持警惕。
朱国利(右)夫妇在乔老克哨所门口刻着六十三团团歌《沙林人》歌词的石碑前齐声唱团歌(资料图片)。据兵团日报资料库
今年53岁的朱国利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三团乔老克哨所的一名护边员,“放牧就是巡逻,种地就是站岗”是朱国利夫妇30多年如一日为国守边的真实写照。他们把家安在边境一线,把深沉的爱献给了祖国,诠释了兵团民兵无怨无悔、恪尽职守的爱国情怀。
乔老克边防哨所。张洪摄
六十三团地处图开沙漠腹地,与中哈界河——霍尔果斯河相邻。1993年,22岁的朱国利和妻子王利来到界河边的乔老克炮台,与风沙为伍、蚊虫为伴,开始了一边耕作放牧,一边义务守边的生涯。
刚到乔老克炮台时,朱国利就近挖了一个地窝子住下。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大风是图开沙漠的气候特点。这里夏天最高气温达40摄氏度,蚊虫多得伸手一抓就是一把;冬天最低气温在零下30多摄氏度,冷得让朱国利夫妇手脚长满冻疮,每次巡逻回来,衣裤都变成了“冰铠甲”……
面对艰苦的环境,朱国利夫妇却从未想过离开,他们常说,祖国是家,家就是祖国,为国守边,无怨无悔。
2020年12月30日,朱国利和妻子王利在家中看电视。徐霆摄
2005年,六十三团投资30多万元在乔老克炮台旁边建造了一栋房屋,命名为“乔老克哨所”。自此,朱国利夫妇结束了住地窝子、泥巴房,点煤油灯、喝界河水的历史。从这一年起,夫妻俩也成为团场正式护边员,乔老克哨所也成了夫妻哨所。
乔老克哨所巡防区域长约10公里,为了便于守边护边,朱国利专门买了一匹马和一辆摩托车,冬天骑马,夏天骑摩托车,无论天气如何恶劣,朱国利坚持每天巡边至少两次。
2015年5月11日,边境燃起大火,火势已经越过国境线,朱国利巡逻发现后立刻向有关部门汇报,经过一段时间扑救,终于将烧到我国的大火扑灭,避免了重大损失;2016年春季,界河洪水肆虐,把巡边的道路冲断,朱国利就蹚着没过膝盖的泥水步行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朱国利巡边任务没有落下一天。
守边护边的30多年里,朱国利夫妇累计巡边50余万公里,相当于从六十三团到北京往返近70趟,管辖的片区从未发生过一起人畜越境事件。
2010年7月1日,朱国利夫妇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党旗宣誓的那一刻,夫妻俩激动不已。
2012年,乔老克哨所被兵团确定为“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朱国利夫妇又有了新的任务,为来到这里参观旅游的职工群众现身说教,让更多人体悟兵团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受朱国利夫妇爱国奉献精神的影响,如今六十三团越来越多职工加入到巡边护边队伍中,为筑牢边境安全线打下了坚实基础。
30多年来,路边的小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朱国利夫妇以哨所为家、与界河为伴,始终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为国守边是我最大的幸福,我要像界碑一样扎根边境线,在这里巡边护边一辈子。”朱国利坚定地说道。(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秦俊伟)
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金沙集团888881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