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历任领导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学生职业发展
学生就业
继续教育招生
信息公开
学校新闻
通知公告
学校章程
招标采购
人才招聘
教育教学
教学动态
师资队伍
课表查询
精品课程
自学考试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科研动态
合作交流
国内交流
对口支援
走进学院
学院动态
视频服务
校园热线
移动校园
下载中心
办事大厅
图书馆
教职工
学生
访客
当前位置:
首页
聚焦2024年全国两会
兵团榜样 | 刘学佛:一生情系兵团植棉事业
作者:
日期:2024-03-16 11:36:47
点击:
10
翻开兵团棉花的种植史,刘学佛是众多植棉能手之一。凭借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钻劲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刘学佛为兵团棉花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农垦事业开创伊始,党和国家提出要把兵团军垦农场建成新中国粮棉基地。当时,在高纬度的天山北麓种植棉花史无前例。1950年,作为开荒先遣班班长,刘学佛带着战士们走上了艰难的植棉之路。
在甘肃临泽长大的刘学佛对种地再熟悉不过,在他看来,只要多出力气,就能种好地,种棉花也一样。没想到干了一年,结果却不尽人意:籽棉亩产仅有20公斤,到了第二年,亩产也只提高了15公斤。
在一次劳模大会上,刘学佛和战士们听说苏联植棉能手依曼诺娃生产组在90亩土地上,创下了亩产籽棉753.5公斤的高产纪录。
巨大差距深深刺激着刘学佛,他暗暗发誓,做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就要取得像依曼诺娃那样的成绩。后来,刘学佛遇到了苏联农学专家提托夫,为他带来了许多植棉新方法、新知识。
当时,大多数战士过去只种过小麦、玉米、大豆等,认为种植棉花也是一样的道理,种植株数要不稀不稠。提托夫提倡每亩棉花地应种植6000株,遭到了战士们的质疑。刘学佛不放过任何一次提升棉花亩产的机会,带头在自己的植棉小组采用密植种植方式。
刘学佛的聪明好学打动了提托夫,一有时间,提托夫就去刘学佛的棉田里指导,讲授科学种植管理办法,刘学佛牢记于心。1953年,刘学佛所在的植棉小组在玛纳斯河流域创造了大面积棉田高产纪录,53.6亩棉花亩产籽棉386.5公斤,其中1.61亩棉花亩产籽棉高达674.5公斤,创当时全国棉花最高纪录,他被评为全国植棉能手。
创高产的喜悦还未过去,第二年,刘学佛就遇到了困难。80亩棉花播下去后,由于土地板结,大部分苗没有出来,急得大家用手去抠。刘学佛冷静思考解决办法,提出了“之字耙”法,用耙快速将大部分棉苗放出。然而没过多久,棉苗病恹恹的,严峻的考验再次落在了刘学佛肩上。他给大家加油鼓劲,与技术人员想办法,给棉田追施氮肥和马粪。不久,棉苗又变得生机勃勃。最终,1954年,刘学佛种植的棉花亩产籽棉达到696.4公斤,打破由他创造的全国纪录。从此,科学植棉之风吹遍兵团各垦区。
1956年,刘学佛来到农一师(现一师)工作。1958年,他种植的棉花创造了南疆棉花高产新纪录。1959年,刘学佛在沙井子垦区培育出棉花新品种“胜利三号”。他积极向年轻人传授植棉技术,为推进南疆植棉事业奠定了人才基础。
1951年至1954年,刘学佛先后被新疆军区二十二兵团授予甲等、特等劳动模范称号,荣立一等功、特等功,1955年被兵团授予“特级劳动模范”称号,1960年被兵团树立为“十二面红旗”之一。
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金沙集团888881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