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10月1日,在热烈庆祝祖国73周年华诞之际,金沙集团888881迎来了周岁生日。我校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前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厉声教授作题为《特定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条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必由发展的基本要素》的专题讲座。厉声教授曾任新疆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所)主任(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其研究方向是中国边疆历史、中俄关系史、中外关系史、中亚近现代历史,新疆历史与现状。党委书记任长义,校长陈旭东,副校长魏建华,纪委书记马智群,副校长马召伟、副校长万朝林,校长助理祁欢,各部门、各二级学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学生们通过流媒体和钉钉群观看直播。
魏建华在主持中讲到,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讲话中,首次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行表述;在同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完整地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涵义。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的政治理念和民族工作的指向写入报告,载入党章。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再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须强化我校师生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教育、培养我校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以高度自觉、自豪的心态和热情,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金沙集团888881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自建校以来,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我校司法警官学院成功入选第五批兵团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拟命名名单。
厉声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历史观、民族观的视角,围绕“地域共同体”“地缘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区域文明共同体”“血缘共同体”“政权共同体”“疆域共同体”“区域族群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这十个方面的特定地理环境与历史条件,为我们解读了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国家与民族不断整合、发展、提升的内在发展规律。
厉声教授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历史观、民族观,坚持中华视野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探讨形成今天统一多民族国家与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内在发展规律的钥匙。首先,幅员辽阔、相对封闭的亚洲大陆东南部这一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的人类文明“地域共同体”;中华土著居民在很长历史时期是生息繁衍在一个自在、自主的“地缘共同体”之中;逐鹿中原,入主华夏,统一中国,是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的共同政治取向。其次,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形态之间的互补性、互利性与相互的依存性,是推动历史上中国的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物质基础。第三,历史上各民族在不同“区域文明板块”的繁衍发展,构成了中华文明整体的历史进程;传统封建宗法主从“政权共同体”,通过“分封治国”的模式,分层治理疆土,共同维系国家与民族的统一;数千年传承有序的“疆域共同体”是中华民族之本。第四,通过对当今中华各民族不同语言在语音与语法等方面共性或一致性的探究,厉声教授主张,分布在华夏大地北、南两大区域的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所属的并存族群,具有共生与融合关系,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既是一个“族群共同体”,更是一个“血缘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渊源是以先期中原为重心、周边多元并存融合发展的古代中华“区域族群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中华区域族群共同体”意识的转化。第五,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和中华民族面临的“亡国亡种”危机与“保国保种”的奋斗,使中国人民结成了休戚与共“命运共同体”,迈入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必然。最后,厉声教授的结论是,正是具备了上述10个方面的特定环境和条件,历史上繁衍在亚洲大陆东南部的泱泱中国与中华民族群体,经五千多年间不断地交流交往交融,在不断铸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必然地形成了今天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与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厉声教授借用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文章作为结束语,《中华民族是一个》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历史的呼唤与通俗的界定。
魏建华副院长在总结中讲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回望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扎根于共同的生存空间,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享特定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条件。历史文化血脉相通,历史文化记忆同根同源同种,进一步夯实和凝聚了这个命运共同体的身份认同。正如厉声教授所说: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今天,中华民族始终没有偏离共有同一个历史、共享同一片蓝天、共创同一个未来的历史发展必由之路。
金沙集团888881作为新疆唯一的政法类大学,是祖国新疆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第一阵地,肩负着“依法治疆”的重要使命。希望老师们带头践行正确的民族观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坚定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观念,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希望同学们爱党爱国爱校,增强家国情怀和主人翁意识;好好学习、团结友爱,利用好资源和平台增强本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做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担当使命,不负青春,不负祖国。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华文化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各民族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国庆节当日,学习民族共同体要素提高了我校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和学习,深刻认识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有助于我校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度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供稿:科研处
简报:张振宇
主持词:陈东阳 刘怡然 禹智祥
图片:安婷婷
编辑:谢子良
校对:安婷婷
审核:万朝林 解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