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直气壮地讲好大学思政
十八大以来,每年的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到高校看望广大青年学子,今年4月25日,就在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作为金沙集团888881的一名思政教师,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受感染与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调研中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大学思政课,从根本上讲,是在做人的工作。在立德树人方面,大学思政课堂更是发挥着主渠道的功能与作用,要成为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人生课程,这是其它任何课程无法替代的;大学思政课程也是厚植爱国主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播革命文化,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开启青春远航之旅的人生课程。
目前,大学思政课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核心课程组成,这些课程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必修课程,这些课程也组成了完整的大学思政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中的每一门课都有自身的培养价值与目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为例,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朋友科学求实的思维方式,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关注形势,关注时政,运用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辩证看待问题,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说,每一门思政课程都是严肃活泼、关照现实、深刻而有趣的课程,这是因为开设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它是严谨科学的人文社科类课程,但与其它人文社科类课程相比,传授的又绝非实用型的职业技能,大学思政课程更注重大学生人文素养之提升,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历史、革命历史;关注和了解“四史”,关注民情与国情,引导学生对现实社会的深入思考,培养家国情怀,注重知行合一,涉及到理想价值与信念信仰,责任担当与崇尚实践,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等内容;在日常思政理论教学中,更注重对学生潜移默化,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重视日常习惯行为之养成,旨在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道德素养、法治素养、人文素养;在实践方面,思政课重视拓展第二课堂,诸如引导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注重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广大青年学生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大学思政课堂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进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大学思政课要紧贴社会,关照现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不断提高“抬头率”和“上课率”,真正让思政课堂活起来,不断强化育人效果,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还强调,“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思政老师,要始终身怀“两个大局”,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思政课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们广大思政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赤子之心、心怀天下、爱国情怀、广阔视野、人文精神,这些也是一位合格的思政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软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思政课。
始终做到严肃活泼、关照现实、深刻生动,与时俱进,让学生终身受益,这是大学思政课程的使命与特质,也是大学思政课程自身价值与根本之回归,能够保持活力,与时俱进的不竭源泉。
作为金沙集团888881的思政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我们所处的地理方位和历史方位,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身怀“两个大局”,始终维护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讲好大学思政课。
供稿:基础教学部
文字:王永利
编辑:胡艺檬
校对:谢子良 安婷婷
审核:万朝林 解 琼